凯发K8官方在线新川渝 新纽带遥望历史深处,川渝山水相连。一千多年前,四川人李白乘船东出夔门,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千古名句;寓居成都的“诗圣”杜甫,用“门泊东吴万里船”畅想一叶轻舟顺江东流的美丽愿景。
携手五载,回望千年,蜀道化为坦途。这五年,川渝累计建成16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成达万、渝昆、成渝中线等高铁开工建设,成渝间实现高铁1小时通达,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首个航运枢纽建成投用。
更多的连接,跨过行政藩篱。这五年,电子信息等4个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聚合起川渝两省市资源,10个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模糊既有的省界,355项“川渝通办”事项温暖“川渝候鸟”的生活。
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产业跨省协作,从宏大叙事到个体感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成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之际,四川日报推出特别报道,通过川渝携手打造的新纽带,记录过去五年这段非凡的历程,展望让人心驰神往的灿烂未来。
●“东数西算”工程的10大集群之一。区域布局上,集群先期在成都市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建设起步区,以成都科学城超算产业集聚区、成都西部智算产业集聚区、成都东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做强核心功能,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到2027年,四川省算力总规模预计达到40000P。
●川渝地区已建成中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0余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全域自主配套率超过80%。两地正携手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走廊以重庆主城和成都为核心,以连接两地的高铁、高速公路和长江水系沿线县(市、区)为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为全国提供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
●“东数西算”工程的10大集群之一。截至2024年6月,重庆总算力规模超3000P,其中通用算力200P,超算算力52P,人工智能算力2942P,基本形成通算、超算、智算多元融合发展的算力支撑体系。
●横跨重庆渝北区和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总面积262平方公里,2021年初获得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批复设立。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要使命。
●横跨川东北和渝东北的四川达州市、重庆万州区和开州区,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统筹发展制度创新先行区、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川渝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
●横跨川南、渝西地区的11市(区),规划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定位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带、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长江上游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的四川,目前正携手重庆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更好服务国家西气东输战略。基地建设周期为2020年—2035年,总投资7100亿元。凯发K8官网平台力争到2025年,实现两地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
●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5个大类、21个中类全覆盖,是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同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和重要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集群形成涵盖生物技术药、化学药、中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集聚生物医药相关企业6700户。部分细分领域优势突出,血液制品产能规模占国产份额一半,多个双特异性抗体和ADC项目研发进度全球领先,拥有国内最完备的“堆—研—制—用”核医药产业链等。
●集群在飞机和发动机整机、核心大部件、航电系统和机载设备、维修服务领域具有突出优势,拥有我国首个完成200次发射的航天发射中心、亚洲最大的风洞群、世界最大的大型铸锻钢制造基地。集聚航天领域企事业单位超千家,拥有完整的无人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定位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内核支撑、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地、国家实验室(基地)和天府实验室主阵地,目前布局了“一岛一中心一基地四园区”。“一岛”即成都科创生态岛,“一中心”即鹿溪智谷科学中心,“一基地”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四园区”即航空动力科创区、兴隆湖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凤栖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园。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定位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科学之城、创新高地”集中承载区,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两区两园”功能组团。“一中心两基地”即金凤国际医学中心、环大学城创新创业基地、科研港科技(教)基础设施基地;“两区两园”即凤鸣湖科创服务区、科学会堂国际交往区、科学谷数智科创园、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科技城重点承载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功能。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明确科技城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等战略定位。
●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2022年9月开工,2024年12月投运。新建四川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和重庆铜梁4座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沿线途经四川甘孜、雅安、眉山、乐山、内江、资阳、重庆潼南区和铜梁区等8个市(州、区)。投运后,每年输送清洁电能可达350亿千瓦时。
●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之“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重庆北站起,向西经璧山、铜梁、大足进入四川境内,经资阳引入成都站,正线公里。是成都、重庆“双核”间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两地旅行时间将压缩至1小时以内,并与西成、郑渝、成达万、西渝、渝昆、渝万等多条线路联通。
●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区域合作示范样板的中欧班列(成渝),自2021年首发以来,已实现价格、规模、政策“三协同”,运营线个节点城市,已累计开行超3.6万列,成为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位于嘉陵江下游重庆境内,是川渝合作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首个航运枢纽,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和1000吨级船队,设计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于2024年4月29日正式通航,打通了四川通江达海的瓶颈,实现了长江和嘉陵江干支联动。
●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运体系向海运网络延伸的重要标志性载体项目。通过建设智慧集装箱堆场、冷链仓库、冷冻品加工等设施,实现国际集装箱储存转运、进出口冷链储存加工、大宗货物集散分拨等七大功能。
●中西部最大的机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于2021年投运。目前有T1、T2两座航站楼,总面积71万平方米,200多个机位,3条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使用需求。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条、客运航线数量居中西部第一。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凯发K8官网平台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